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22章 (第2/2页)
但依其发汗力强弱而命名“大、小青龙汤” “张叔,您还少念一味药。”方默南提醒道。 张叔往下看去“最后一味药,生石膏!”他抬眼又道“这就差这一味药。” 方默南稳稳坐着,微微一笑道“小青龙汤为治外感痰喘之神方,小青龙汤之药性,当以热论,而外感痰喘之证又有热者十之**,加入生石膏,使药性之凉热归于平均。若遇证之觉热,或脉象有热者,则必加生石膏两许或一两强。” 她接着道“用药如用兵,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在多。乌合之众,虽多何用?治病亦然,贵在辨症明,用药精耳!就差这一味药。” “真是匪夷所思啊!”张叔摇头失笑道“中医还真是博大精深,我是闹不明白了。” 方默南接着说道“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养营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 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加石膏可影响麻黄、桂枝、细辛等药的通阳出表。药虽九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我现在就去抓药去。”张叔立马站了起来道。 “不用!就这两副普通的药材,我药箱里就有。我给你抓两副。”方默南铺好牛皮纸,从药箱里抓药,一一放在牛皮纸上。 “方医生,您这不用秤一下。”张叔好奇地问道。他抓中药时,人家都有一个很精致的戥秤。 “不用!”方默南抬眼道“不信的话你家有戥(deng)秤试一下。” “我去拿!”张叔实在是太好奇了,回屋里拿出戥秤,这些戥秤也有用来秤金银的,所以家里备着呢! 方默南每抓一味药放在戥秤上,云霞秤一下。张叔是瞪大眼睛,张大嘴巴。“这…太神奇了。” “雕虫小技,只不过孰能生巧而已。”方默南笑着道。“好了药抓好了,现在就开始慢慢熬吧!” “呃!好!”张叔把砂锅里的药渣子倒掉,出去在院子里的水龙头清洗了下砂锅,接满了凉水把药放进去,泡着。 “张婶身上佩戴有古玉吧。”方默南看着云霞的胸前问道,她能看见云霞身上的生吉之气。 “给您看看!”崔云霞把露出来的玉摘下来递给了方默南。 方默南接过古玉,个头不大,是个小挂件,雕刻着十二生肖里面的兔子,用上好的羊脂白玉雕出来的,雕工极其精湛,而且上面暗红的沁色,一看就是土里出来的。 难怪青铜匕首阴煞外泄,对崔云霞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原来有这个家伙挡着呢! “这是前年收上来的,如今玉器实在买不上价钱,人家说玉养人,正好又是十二生肖,我就给家里人戴上了。”张叔又道“您要是喜欢我这里还剩下几个属相。”说着他起身朝卧室走去。 很快拿出一个长方形的木匣子,里面放着十二生肖,可惜少了五枚。 “少的那五枚,我让人打孔给家里人戴上了。”张叔说道“您要是喜欢50块钱一枚,都给你了。” “50块一枚?”方默南嘀咕道,后来想想也释然了,他们只当这玉是古玉,从没想过它是风水法器。 这些玉应该是土里出来的,上面即使被清理干净,她还是能闻到泥土的气味儿。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恐怕卖给张成安这些玉器的那个人,干的就是“倒斗”的勾当,专门发死人财的。 张叔抬眼又道“您要是嫌贵了,再少点儿也无所谓。”看在人家给自个儿媳妇儿治病的份上“这几枚玉,我白送你了。” 方默南哭笑不得道“张叔,我不是嫌玉贵,而是太便宜了。” “嘎?”张叔夫妻齐齐地看向方默南,一副还有人嫌便宜的样子。真是摆摊摆了三年多,第一次有人嫌东西便宜的。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ps: 求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