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6皇商  (第3/3页)
    童皇后最不耐烦的就是听到那几个野种的消息。听了徒臻的话,气的脸色都有些发白。她勉强的勾了勾嘴角,开口说道:“圣上虽然已经有三位庶子,可是他们的生母实在是太过卑贱。恐怕朝中大臣会有微词的。”    听见童皇后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强调了“庶子”两个字,徒臻好整以暇的勾了勾嘴角,意味深长的说道:“皇后不提醒的话,朕几乎忘了。虽然暄儿天资聪颖,好学勤勉,忠义仁孝。朕也十分属意他,可身份这一关着实不好过…”    说到这里,徒臻微微顿了顿,开口说道:“不如将暄儿过继到皇后的名下…”    “怎么可以?”童皇后一时间忍不住的尖叫出声。看着徒臻微微皱着眉瞧他,立刻尴尬的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臣妾和暄儿的关系…”    “你杀了暄儿的生母,现在将他过继在你的名下也算是还给他一个母亲。暄儿仁爱慈孝,不会记恨你的。”徒臻淡淡说道。“还是皇后仍旧心存芥蒂,不肯接受暄儿这个苦命的孩子?”    童皇后一口皓齿几乎咬碎了,她深吸了几口气平复下心中的思绪,这才有些硬邦邦的说道:“此事干系重大,可否让臣妾考虑考虑。”    “一切随你。只是皇后向来深明大义,这次也不要让朕失望才是。”徒臻意味深长的说道。    只听“喀拉”一声,布帛被撕裂的响声在寂静的大殿内有些突兀而尴尬,童皇后面色苍白的欠了欠身,开口说道:“圣上朝政繁忙,臣妾先行告退。”    徒臻定定看了童皇后一眼,似笑非笑的摆了摆手道:“跪安吧!”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对于这两张徒臻的表现很有争议    在此某八解释一下    本文中的配对是皇帝和权臣    自古以来,这便是一个很拧巴的配对    除了史书上那些粉饰太平的君臣相得之外    大多数君臣之间的相处便是平衡二字    徒臻又是个性格多疑从小便惨遭各种不幸的人    因为幼年的阴影    让他总是有一种不安    这种不安到后来便发展为对于权势的极度渴望以及对自己在意的人极力控制的手段上    与徒臻而言,薛蟠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定数也是唯一的不定数    因为他太在乎薛蟠,所以无法忍受任何因素影响到两人之间的感情    而凭借帝王天生的敏锐,他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薛家的势力强大    这种强大甚至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虽然徒臻相信薛蟠不会做对不起他的事儿,但作为一个帝王,他无法容忍将制衡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心性上,何况薛家八房也不只薛蟠一个人。真正做主的是薛家家主薛之章    ~    因此他做出一些举动来试探薛之章,因为他明白以薛之章的老辣肯定会第一时间注意到他的不安    如果薛之章没有任何反叛的念头,肯定会配合他做出最好的举动来安置越发庞大的薛家    毕竟虽然徒臻相信薛蟠,但薛之章的厉害却是从上皇那里耳濡目染来的。    ~    只不过童家的顺势而为却成了一个无法预测的搅屎棍,让一件本来可以在君臣默契的协调下不声不响解决的危局变得扑朔迷离却愈发的牵扯广大了    ~    而有些同学质疑徒臻对于薛家和童家的不同态度上    归根结底还是这两家的名分不同    ~    徒臻出手打压薛家,虽然手段错了,但其本质是想以和为贵,解决一切不确定因素    让薛家没有反叛的势力    从而彻底消除徒臻和薛蟠两人之间的不确定    这种打压是建立在关心则乱,且本质平和的态度上的    虽然手段很二,甚至颇有非议    但却是一个皇帝的本能动作    当然他最后也得到了教训,甚至因为这一次的背叛,让他终其一生都会牢牢的站在薛蟠这边    这是属于一种愧疚之下的示弱    ~    心理学上有一种观点大概是说如果一个人真正在意什么,犯了一次错后会加倍补偿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算是小小的剧透)    某八安排这一段也是为了后来薛家的转型做铺垫O(∩_∩)O~    ~    而童家是太后的娘家,徒臻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的大义和名分便因为他是童太后的养子    所以徒臻虽然各种瞧不上童家,但绝对不能出手打压    否则就是不孝,就是忘恩负义    ~    古代士大夫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言论,    却也有百善孝为先的标准    ~    所以徒臻即便是再不满童家,也绝对不会轻易的出手对付童家    除非童家犯的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无法忍受的——    谋朝篡位,简称造反。    ~    写着一段主要想突出是人都会犯错,两人的感情也绝对不是顺风顺水一点儿风波都没有    其中交杂着利益和权势    只不过最终还是感情战胜了一切,两人相扶相持的走到最后    ~    从稚嫩的君王和不管不顾的闲人最终成为千古一定和运筹幄的贤臣    ~    只不过某八文笔有限,没有将这种矛盾展现出来O(∩_∩)O~    今天啰嗦的有点儿多,希望大家别不耐烦    耐乃们滴某八留    ——2013。1。21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