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栀说:“老祖母,既然如此,那思言表姐的婚事就不简单呀,要说起来,思言表姐长得不如四姐姐好看而且虽然都是世子嫡女,但是四姐姐可比思言表姐嫁妆丰厚。”

        老夫人点了点头,说:“你都能想到,我们怎么想不到呢?只可惜你的芍姑姑一门心思的非得想要成了这门亲事,不惜拿出自己一半的嫁妆来。”

        许栀叹了口气,说:“这样的亲事,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老祖母叹了口气,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就是再不愿意,可你思言表姐的亲事被她的父母捏在手里,就只希望思言嫁过去之后,杨世子能好好的待她。”

        晚上,许棣回来之后,专门过来给张兆慈他们说自己偷偷打听来的事情。

        忠勇侯夫人出身比较低,嫁人之后一直拉拔娘家,她娘家是京郊附近一个小县城的商家,当年是因为侯夫人的娘家父亲无意之中救了忠勇侯府的老夫人,为了报恩,这才定下这门亲事。

        忠勇侯夫人的娘家靠着忠勇侯,在当地很是威风,不过因为家里人不善经营,这几年日子过的不是多么好,侯夫人想要亲上加亲,把娘家兄弟一个跟杨世子年纪相仿的姑娘接过来,两个人日久生情,感情很好。

        许棣把自己打听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来,张兆慈听了,惊讶的说:“不就是找个婆家吗,怎么还这么多的阴谋诡计呀?”

        许棣说:“您以为呢?我看这杨家呀,就是看上我芍姑姑的嫁妆,还有两家门户相当,嫁娶也不是多么打眼,至于杨世子那外家表妹,以后应该能做个侯府的妾室。”

        张兆慈说:“你芍姑姑这些年已经把自己的嫁妆踢蹬的差不多了,哪里还有那么大一笔嫁妆给思言做嫁妆?这事情如果只是她们各自的一厢情愿,等到成了亲,思言也就算是跳了火坑。”

        许棣说:“就是这么个道理,我芍姑姑嫁过去之后,往赵家填了不少嫁妆,她可是有三个孩子,那些嫁妆那里说得分给这三个孩子的,前些日子我帮着我祖父查家里铺子的账,芍姑姑有几家铺子被祖父强行收回来给管着,我听说芍姑姑当年陪嫁带着的铺子,卖了几家。”

        张兆慈说:“卖了做什么,自己管不了就是把铺子租出去每年还能有一些租子可收呢,天长日久的,也是一份收益不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