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综合其他 > 策行三国 >
        “但董仲舒传的却是公羊学,以性善情恶为论,崇尚以德治民。荀子以性恶为论,崇尚以礼治民,但重礼轻德很容易变成以法治国。秦因法而强,旋即又因法而亡,与荀子的学说干系不小。有名的大儒中唯荀子至秦,荀的的两个弟子都是法家,秦亡更与李斯有直接关系。”

        孙策笑了,反问道:“所以呢?”

        “所以贾生虽然意气风发,却无用武之地,只能作《吊屈原赋》以自况。虽然振聋发聩,却只能解帝王鬼神之疑,不能为天下立法。”

        孙策看着自信满满,甚至有些得意洋洋的杨修,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即又叹了一口气。“德祖,你还是太年轻啊。慢慢来吧,能把主簿做好不错,毕竟萧何也是三杰之一,能封万户侯的。”

        杨修原本很得意,觉得自己终于逮着机会,可以好好给孙策上一课了,没曾想被孙策鄙视了。看着孙策这一副欲言又止、恨铁不成刚的模样,杨修心里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还请将军指教。”

        “算了,拔苗助长没好处,还是等你自己慢慢悟吧。”孙策仰起头,看着皎洁的明月,又是一声轻叹。“我将真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噫,微斯人,吾谁与言?”一边摇头叹息,一边转身进舱去了。

        杨修抬起手臂,想拦住孙策,却看到郭嘉斜倚在舱壁上,摇着羽扇,笑盈盈地看着他,顿时大窘。他转身刚想走,郭嘉幽幽说道:“德祖,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将军对你期望甚高,你可不要辜负他。”

        杨修甩甩袖子,背着手。“有祭酒这样的大才,我成不成器,又有何干?”

        郭嘉走了过来。“不然,欲成大事,必得虚实并用,文武并济,岂是一人可成?张子布、张子纲统领后方,子正与周公瑾乃是方面之任,我与士元随军出谋划策,黄忠、甘宁等人皆是一军之将,这些都是实务,将军身边唯缺一个董仲舒式的大才。你家学渊源,过目不忘,又才思敏捷,本是最好的人选,可惜你年纪轻轻地却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不敢逾藩篱一步,岂不让人失望?你当真甘心做个主簿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