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综合其他 > 策行三国 >
        审配冷冷地看着审英。“谁教你的说词?怎么,被吓败了胆,不敢再领兵,要做游士说客了?”

        审英面红耳赤,低下了头,不敢直视审配。审配见状,不忍再说。他知道审英的性格,若不是形势逼人,也不会如此低三下四的来求孙策。他想了想,觉得审英所说未尝没有道理,这次战败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败,更关系到袁绍的霸业,关系到冀州人——尤其是冀南人——的前途。

        “荀休若如何?”审配从审英手中接过酒杯,浅浅的呷了一口。酒水入喉,清凉又带着几分火辣,不知不觉的滋润着他已经枯槁的心灵。

        审英暗自松了一口气。审配问起荀衍,说明他还没有心死,还有争胜之意,沮授教的那一番话起作用了。他把荀衍的情况说了一遍,尤其说到了闵建、尹楷等人临阵抗命,袁绍震怒,要严惩他们的事。这一战,荀衍的损失也不小,但颍川兵损失有限,伤亡主要是麹义的旧部。如果闵建、尹楷等人被军法处置,冀州系再受重创,汝颍系的势力会更大,将来难免有客大欺主之嫌。

        这是审配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只要他放不下这件事,他的求死之心就不会那么坚定了。

        听完审英的叙述,审配面色虽然没什么变化,眼神却游移起来。麹义龙渊败亡,但荀衍却从中吸引了不少经验。他之前就向荀衍了解过相关的情况,本来以为已经了如指掌,现在看来,荀衍可能有所保留,又或者说荀衍有些体悟无法用言语表达,却可以付诸行动。

        如果自己没有被孙策迅速击破,再多支撑半天,荀衍说不定真能击破路招的阻击,渡过黄水。那样的话,这场大战就有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结果。不过现在自己战败,对整体形势不利,对荀衍却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反而衬托得他治兵有方。

        如果我死了,冀州还有谁能是荀衍的对手?张郃,还是沮鹄?审配想来想去,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不管是张郃还是沮鹄,都不是理想的人选。张郃不仅是武夫,还是河间人,沮鹄倒是冀南人,但他太年轻,又有被俘的经历,沮家的实力也有限,他的晋升之路不会顺利,至少不能和荀衍相提并论。

        一边是自己的尊严,一边是冀南人的利益,难以两全。审配很纠结。审英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按照沮授的指点,不动声色的劝解着审配,一面劝他以大局为重,不能轻生,一面劝他以复仇为要,效孟明视故事。审配虽然没有答应,却也没有再提求死之意。

        父子二人谈了一番,审英告辞面去。他和郭嘉敲定了交易细节,匆匆离开了新郑,赶往大营。作为使者,他不需要绕道苑陵,直接取道七虎涧,半天就能来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