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综合其他 > 策行三国 >
        相比之下,辽东的防务交给太史慈操心就行了。太史慈为人稳重,又有孟建、诸葛瑾出谋划策,不像甘宁那么莽撞,做事不谨慎,立功的同时总能惹出一堆破事,因为一个何夔遭到半个军谋处反对,甚至连沈友、徐琨都打算上书弹劾,亏得被庞统拦住了。为了安抚汝颍系的情绪,他不得不再外放几个人。

        这账回头再和甘宁算。

        孙策和郭嘉讨论了一下河北形势。太史慈牵制住刘备,袁谭没有骑兵增援,止步于平原,沈友、徐琨、甘宁三人清洗兖州世家得以顺利进程,最多半年时间,青州就可以牢牢的掌握在手中。现在就等纪灵完成对新兵的集训,展开兖州攻势,完成对冀州的包围。

        但冀州怎么打,眼下还没有做好确切的方案,至少要等全取兖州之后才能定。冀州的实力绝非兖州、青州可比,又是主动进攻,围城战在所难免,初步估计要动用十万人,九督中至少一半要参战。人多了,矛盾也多,仅是协调关系就让人头疼。

        太多的事缠杂在一起,让孙策觉得脑子不够用,只恨以前读书少,知识体系不全面,尤其是经济、金融理论近乎空白,只能泛泛而谈,无法应用到实际中去。

        郭嘉刚出去,虞翻快步走了进来,上殿入座,将几页纸推到孙策面前,自己倒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孙策瞅了他一眼,忍着笑。年终岁底,又是五年计划的最终审核阶段,需要尽可能的完成征税,以便让数据好看一些。但海商的税不是好收的,要为他们解决很多问题才行,尤其是货币紧缺,货币不足引起的通缩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利润。虞翻为此已经和他们吵了好几天。

        “吵完了?”

        “哪能这么快就结束,我是中途离席,晾他们一阵子。大王,这是今年的上计结束,开支很大啊,入不敷出。一旦发布,我估计反响会很大。”虞翻看着孙策,忧心忡忡。“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会有人跳出来反战,尤其是周公瑾那一路,三万大军,万里远征,一年三十亿,却看不到什么实际收益,弄不好就成了穷兵黩武。即使是冀州,也要让出相当的利益才行。”

        “说自由他们说,决定还是我来做,作战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来操心了?”孙策皱起了眉,有些担心地看着虞翻。“仲翔,你是不是被他们带偏了?”

        虞翻苦笑道:“大王,臣不设身处地,如何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又如何能有的放矢,说服他们?就事论事,现在几路征伐的开支的确太大,钱粮都难以支撑,税赋不足,只能向他们借钱。如今物价这么低,借钱是按钱算还是按粮算,这里面差异很大,别说他们是锱铢必较的商人,就连臣也觉得棘手。”

        虞翻又喝了一口水。“大王,臣接到消息,南阳出现了新钱,有人在利有我们缺钱的麻烦割我们的肉。如果不能及时应对,我们就是白辛苦,为人做嫁衣。”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枚五铢钱,摆在孙策的面前。孙策取过新钱,入手很轻,一看就知道份量不足,面值五铢,重量最多三铢。聪明人什么时候都不缺,汉人重利,盗铸钱币的花样翻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这么大的破绽露在他们面前,他们不下手才怪。从长远而言,这会将更多的钱吸引过来,但从短期看,却绝对是亏本生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