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综合其他 > 策行三国 >
        “又手痒了?”孙策哈哈一笑,叫过孙翊,兄妹三人一起向后宫走去。徐节远远地跟着,看着孙策三人的背影,眼神越发坚定,心里也有了主意。

        回到稻香殿,袁权已经准备好了晚餐,几个人团团而坐,一边吃饭一边说话。没有外人在场,孙策很开心,孙翊、孙尚香也放得开,就连徐节都没有斤斤计较礼仪,只是孙策说笑话时,她想笑又不能笑,忍得有些辛苦。

        酒足饭饱,袁权奉上茶,叫走曹英、徐节,到一旁说说家常,留下孙策兄弟三人。

        孙策拨弄着茶杯,打量着孙翊和孙尚香。孙家兄弟姊妹八个,最能打的三个都在这儿了。五弟孙朗虽然也从军,但天赋有限,以后很难独当一面。不过他有自知之明,很安份,不像孙权天天想独当一面。

        “说说吧,这几年有什么心得?”

        孙翊和孙尚香对视一眼,拱手道:“王兄,我先来吧。要不然小妹说完了,我都没话说了。”

        孙策笑笑。“行,那就你先说。”

        孙翊咽了口唾沫,脸色不由自主的严肃起来,不敢有一丝大意。“王兄,我先说一下荆襄的形势。总体而言,荆襄这几年民生安定,黄忠部出征三年,虽说进展不是很顺利,却还在控制范围以内,轮休的将士情绪稳定,对战事也有信心,相信不久就能取得重大突破,进入汉中腹地。丹水、顺阳一带的金砂采集已能正常展开,对南阳、南郡的物价稳定起到不小的作用……”

        孙翊侃侃而谈,从军事到民生,从荆襄到整个荆州,讲得很详细,只是有些紧张,看得出做了充分准备,自信却不太足,尤其是涉及到民生部分时。

        孙策对荆州的事并不陌生,荆州刺史杜畿、南阳太守阎象、南郡李通、江夏太守关南等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他写报告,孙翊本人也不例外,只不过孙策知道,孙翊本人对民生不太感兴趣,那些文章都是由钟繇代笔的,孙翊本人最多看一遍,能理解多少,实在不好说。

        在荆州江南江北分置为两个战区后,南阳、南郡的负担实际很轻。南阳本来基础就好,推行新政又最早,这些年稳步发展,实力雄厚,独立支撑黄忠部三万将士征战都不成问题,何况还有南郡、江夏分担一部分压力。黄忠等人指挥得当,虽说没有突入汉中腹地,却也没什么大的伤亡,他们只是在耐心的等待机会而已。

        问完了荆襄本地的情况,孙策又问起天下形势。孙翊有些冒汗,不停的擦拭额头、脖子。他的回答中规中矩,建议加强荆襄攻势,联络占据武都的马腾,先取汉中,切断关中与益州的联络,然后再由武关进兵,配合中路的攻势,进取关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